menu
    close

    鲁大要闻

    鲁大要闻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运行技术委员会2025年核电厂冷源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举办
    日期:2025-11-07 阅读:
    打印

    2025年11月3日至6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运行技术委员会2025年核电厂冷源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举办。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运行部主管李海滨、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商照荣、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张煜出席开班式,我校党委书记王庆教授出席开班式并致辞。

    王庆教授对各位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依托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滨海核电冷源安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服务滨海核电冷源安全技术需求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愿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加强同相关核电企业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核电冷源技术创新提升,为我国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

    李海滨主管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宗旨和有关要求。本次培训旨在为核电行业搭建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的桥梁,促进跨单位、跨区域的经验互鉴,推动形成“问题共解、技术共享、安全共保”的行业协作氛围,为冷源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凝聚共识,推动核电冷源技术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

    培训班邀请了相关政府部门、高校、核电企业的专家与技术骨干作专题报告,全面解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研讨冷源技术机理和防控应用,分享行业一线实践经验。

    商照荣研究员系统解析了冷源取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与用海政策,指出当前实时监测、极端环境防护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呼吁发展智能监测与行业共享机制。

    厦门大学冯丹青教授阐述了典型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与生态防控策略,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环保型防附涂层,强调应构建多学科协同、区域差异化的防控体系。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吴侨军工程师解读了《核电厂取水安全运行和异常响应管理指南》,强调其在保障最终热阱可靠性和电网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着力推动行业管理标准化。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杨少锋工程师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风险日历”精细化防控与“2+4”滤网设计方案,提出“材质升级+源头减量”组合策略以应对堵塞与成本挑战。

    重庆大学王平教授以“水下雷达”生动类比声呐技术,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多频声学算法与新型监测设备,推动冷源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型。

    中核运维技术有限公司李建业工程师系统梳理了我国冷源安全从“物理拦网”到“智能联防”的发展历程,结合海南核电案例总结了十项实践经验,为行业提供系统性管理框架。

    我校王庆教授从国家核电战略与区域需求出发,以实验室现场观摩教学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我校在冷源安全研究与应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倡导校企协同推进冷源技术研发与标准建设,更好支撑海洋强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战略实施。

    学员们在研讨交流时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明晰了核电冷源理论知识与技术机理,分享交流了企业实践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大大开拓了思路与视野,对于推动核电冷源技术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本次培训班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我校水利土木学院、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滨海核电冷源安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10余家核电企业的30余位运营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骨干参加培训。(水利土木学院 通讯员:李岩 石少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