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胜哲,男,1993年10月出生,汉族,共青团员,山东菏泽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曾任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和《鲁东大学报》学生记者团时评组组长等职务。他学习成绩优异,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于2014年获得鲁东大学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学生创新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个荣誉称号。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并获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成绩名列前茅。2015年荣获“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2016年,冀胜哲同学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冀胜哲于2014年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eritorious Winner国际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省三等奖、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季军等多个傲人奖项;他科研能力出众,在2014年赴北京参加了亚洲光电子会议(Photonics Asia 2014),并在会场做全英文口头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会议提交论文被EI收录。他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光学类核心期刊《光学学报》发表论文《紧聚焦下的轴向双焦点波带片》,首次在轴向多焦点领域提出波带片环带半径设计的解析解公式,受到同行的赞誉。他同样热心校内科技创新工作,在院内多次做科普实验创新研究系列学术报告和“轴向等强度多焦点波带片的设计”专题学术报告。
冀胜哲同学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体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做好本专业的学习的同时注重社会的发展,曾任《鲁东大学报》学生记者团传媒时评组组长,在《烟台晚报》以通讯员的身份发表文章《月薪六千元难敌假期诱惑》(总第6882期),在《鲁东大学报》上发表时评《从爱护桌椅板凳做起——由“到此一游”现象想到的(总第487期)、《让节俭成为习惯》(总第497期)、《大学生莫当“低头族”》(总第494期)等文章。
不忘初心 坚持前行
早在大一的时候,希望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他就参加了2013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初次参赛他拿出自己全部精力积极备战,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指导老师劝导他比赛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经历。话虽如此,可最初斗志高昂的冀胜哲还是有些心灰意冷。但天性不服输的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肯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他认真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参加了2014年年初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正值春节假期,冀胜哲与队友以及指导老师一起放弃休假,不辞辛苦,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高质量的论文,在注重创新的美国考官面前脱颖而出,最终拿到国际一等奖。
正是这一次比赛,极大地鼓舞的冀胜哲,在后来的一系列的比赛中,冀胜哲较以往有了更大的自信与从容,2014年对于冀胜哲来说注定是收获的一年。
天道酬勤 硕果累累
冀胜哲在建模竞赛培训时练就的matlab编程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让他的得以进入学校信息光学实验室朱林伟老师的团队,以进行轴向多焦点波带片设计课题的攻坚。在课题组的出色表现让他获得了与朱林伟老师一起参加亚洲光电子会议的机会,与此同时他还在准备着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和2014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谈起那段忙碌的时光,冀胜哲坦言是“痛并快乐着”。
“有时一天下来回到宿舍,一天没见的舍友就会说我人又瘦了一圈。”他笑着说,看似轻松的玩笑话却流露出他的执着和艰辛。准备会议的同时,另外两个比赛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因此他常常会奋战到深夜。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会议报告非常成功。“这个小伙子真不错。”与会的不少国际友人都给予了他高度评价,甚至还有很多人主动过来与他交流。
与此同时,由于出色的准备,冀胜哲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青年科普实验大赛也取得了华东赛区第一、全国季军骄人的成绩,参赛作品被国家科技馆收藏。
从2014年的2月份开始一直过年,他仅仅回家待过两天。冀胜哲笑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既然不甘平庸就必须付出更多。”
展望梦想 回报祖国
“我的动力源于兴趣,而后勇于尝试,不断认识自己。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默默的为国家做贡献” 冀胜哲满怀憧憬的说道。
大一的时候,冀胜哲加入了学校校报的学生记者团,当他第一次采访校园里的榜样人物时,在受到激励的同时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他也要成为校园星辉人物。也就是怀着这样的梦想冀胜哲不断尝试,并为之付出了努力,最终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从一个刚踏进校园的懵懂少年,到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大学生,冀胜哲用他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华丽的青春乐章,他从没有放弃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也没有放下回报祖国的信念。他是当代大学生创新的典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