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我的高考和职业转型记忆
日期:2017-09-30 阅读:
打印

我8岁入本村的公社中心小学读书,初小4年受的是规范教育,高小、初中、高中六年半是在“文革”中度过。虽然高中毕业考试取得本校级部第一名,但在那个推荐上大学的年代,我毕业后还是回乡务农。先后干过村团支部干部、生产队会计和民办教师。

在粉碎“四人帮”后的77年底,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入烟台师专数学系。80年1月毕业分配到济南劳动局技校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在校期间担任了5年教务主任。89年底转行调入潍坊化纤厂任中层干部,先后做过政工和经营管理工作。2000年考取资产评估师,后半生成为一名资产评估职业人。

高考前的就学和务农

我小学上了六年半,学习了四年半的课程,高小课程只学了一学期。69年初,我升入六年级(当时的初中一年级),高小和初高中的6年在“文革”中度过,初中在本村就读,当时叫联中(小学5年,初中2年)。初一没有课本,老师就靠蜡纸印刷讲义上课,到了初二(当时的七年级)来了课本,记得数学第一章就是勾股定理。

在初中,我村的联中当时是山东省教育改革新式教育的典型。学校有自己的农田,还养马、养兔子,我们还学习了编筐、编草帽,学习造《地雷战》里的石雷。学校还办了个阶级教育展览馆,我当时也是一名展览馆里的讲解员。初中2年,课本知识学的不多,其他技能学的不少。

71年初,刚过春节,我被推荐上了本公社的高中。高中的2年,我们每周3个半天到学校农场干活。当时的同学分学工小组和学农小组,我被分配在学农小组,学工小组就是学校有个小化工厂,用碳酸氢铵生产小苏打。

高中期间,每天上午4节课,第一节是天天读,就是同学们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或语录。二三四节课是正常的语文、数学、政治、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我从初中到高中没有学过地理历史课程。历史知识主要是近代史和党史,在政治课学习;物理知识在工业基础课程中学习,主要内容是三机(柴油机、汽油机、拖拉机)、一泵(水泵)以及电学力学基础知识和晶体管收音机等;化学知识主要是在农业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化学元素、农药化肥、石油等。

72年下半年,高中数学老师给我们当时的蓬莱县东风中学三级(66、67、68年三年的小学毕业生由于“文革”停课中学没招生,合到一级)的三个班把数学课从初中到高中的内容给我们复习了一遍,还没复习完就到了72年底我们毕业的时间了,数学老师出题考试了一下,我们3个班160多名同学,只有3个及格的,我得了3个班的第一名考了95分,第二名为二班的和我一个村的同学,考了80分,第三名是我们班的副班长团支部书记考了61分。

在当时的形势下,大学只有极少的以推荐的形式招生。同学们都以“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表决心毕业。毕业后,我3天晚上睡不着觉,还是梦想再继续上大学深造。同学中有关系、出身贫下中农的有的参军,有的当民办教师,有的到供销社、社办工厂,还有到公社医院当大夫的,有的被招工。我的家庭成分为中农,又没关系,在农村生产队担任了生产队会计,挂了一个大队团支部委员。

73年夏天,大学招生不但推荐还要考试了。我在劳动中也复习了一下,但上中专要毕业锻炼一年以上,上大学要毕业锻炼两年以上,我毕业才半年,不够条件。到了74年、75年、76年,大学招生极少,也都是推荐了,包括70年北大和清华实验性招生,共6届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后来的报道说大概共94万。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