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刘德康:教师成长记
    日期:2020-01-20 阅读:
    打印

    1993年,齐鲁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出生在了孔孟之乡济宁市。我伴随着家乡的发展不断成长,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幼童,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沐浴着党的光辉,切实体味着祖国繁荣发展带给我的幸福生活。

    早在少先队员时期,我就萌生了当教师的理想。还记得刚进入小学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面五星红旗,为我们解释其中的含义,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我们的小学老师知识丰富,引导我们健康成长,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我们的小学老师,这份喜爱与崇拜是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初的印象。升国旗、唱国歌,学长们给我们佩戴鲜艳的红领巾,隆重的入队仪式,让我感到无比光荣。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将来要成为一名教师。

    共青团员时期,我开始羡慕教师的三尺讲台。2006年,那个瓜果飘香的秋天,我成为了一名中学生,依稀记得音乐老师带领我们合唱《歌唱祖国》的情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悠扬的旋律萦绕在耳边,我喜欢听歌颂祖国的歌曲,也很羡慕老师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份仰慕助力了我幼时的理想——做一名饱含着爱国热情又能传递爱国热情的教师。入学一周后,我被选为了班长,第一次感受到做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这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一直努力着,我要和祖国共同成长,希望自己将来能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培育更多的国家栋梁。

    后来成为中共党员,我更加坚定了走教育之路的决心。在预备党员期间,我担任国旗护卫队队长,曾带领队员们参加清明节祭奠英烈和为中小学升国旗等活动,站在国旗下,我们共同缅怀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一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带领班级同学赴孔繁森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深受触动,自那以后我时刻牢记着一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2018年暑假,我参观了家乡的孔庙和孟庙,“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育教育之”的圣人之言让我坚定了走教育之路的决心。

    而今,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更是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总书记的讲话时刻激励着我,毕业之际,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鲁东大学的一位辅导员,带着我十几年如一日的初心,带着这份使命和责任,我会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我将以百分百的责任心和爱心,脚踏实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学院尽一份心,为学校出一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回顾二十多年短暂的人生历程,我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我个人的发展变化。当下,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苦练本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我会坚守教育初心,牢记党员使命,立足工作岗位,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